目前我国大部分的 机床主要依赖进口,在 科技重大专项《 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覆盖的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和发电设备等四大领域中, 机床的品种满足度仅为10%^15%,基础制造装备的品种满足度为30%^35%。长期以来,我国 机床的关键技术和市场都被国外占领。目前,可靠性、可用性和维修性已成为产品的主要性能要求, 质量权威哈林顿把可靠性的竞争比喻为一场无硝烟的战争,产品的市场竞争将是可靠性的竞争。
数控机床是集机、电、液、气和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可靠性技术研究和应用工作属于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时间上涉及机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在空间上涉及技术、制造、售后和质量保障等多部门以及用户企业的协同合作;在技术上涉及管理、机械、液压和统计等多学科交叉。它既不像电子产品和机械结构产品那样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可靠性理论, 不像航空航天产品和武器装备那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可靠性技术体系。国内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涉足的机构和研究人员较少,积累薄弱,正处于发展阶段。因此,数控机床的可靠性工作是一项复杂且较难开展的工作。
通过对国内数控机床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研究还集中于数控机床故障分析、可靠性建模和评估以及可靠性分配和预计方面,属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不能从本质上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而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高低主要是由可靠性设计决定的,因此,可靠性设计研究的基本目的就是保证和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开展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是提高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低的主要原因是机床的设计者缺乏机床和关键零部件的载荷数据,因此,只能根据经验进行机床产品的设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建立数控机床的载荷谱是实现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的前提和基础。数控机床载荷谱不仅能够为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提供设计依据,还能为实现模拟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实际工况的可靠性试验提供加载依据,同时也能为机床及其关键功能部件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依据, 终为实现数控机床及其功能部件的可靠性增长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