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机床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

发布时间:2017-09-03  发布者:禹创重工机械

  数控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代表了一个   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自2002年起,我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和   大国。目前国产数控机床在精度、速度、多轴联动和复合加工等功能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机床功能的维持能力即性与   水平尚有较大差距。性低是国产数控机床,特别是中   数控机床市场占有率低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国内机床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引起了行业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数控机床作为复杂的机电液系统,它既不像电子产品和机械结构产品那样已经具备了相对成熟的性理论与技术,也不像航空航天产品和武器装备那样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性技术体系。国内数控机床性技术研究工作起步较晚,涉足的机构和研究人员较少,技术积累薄弱,正处于发展阶段。工业发达   如德国、日本等的机床跨国公司企业掌握了和相对成熟的数控机床性设计和试验技术,并视其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机密,严格管控,密不外宣。如何提高数控机床性既是重要的技术问题,也是企业的管理问题。
  20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数控机床在工业发达   的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加,机床的故障问题开始引起行业的关注。英国机床工业协会的STEWART采用数控机床用户现场跟踪试验的方法收集了数控机床的现场故障数据,并对数控机床进行了故障分析,并于1977年在Macclesfield   性会议上做了关于数控机床性的报告,报告指出:由于机床故障导致机床的停机时间占整个机床考核时间的7.6%,每个月机床平均发生1 ^-2次故障。1982年,前苏联的学者对数控机床的研究和使用经验进行总结,撰写了数控机床性的   本专著《数控机床的精度与性》,书中系统地论述了数控机床性的概念,并给出了相应的评定指标。自STEWART和普罗尼科夫的研究之后,数控机床性技术在   上逐步受到重视。
  在国内,北京机床研究所和原吉林工业大学是较早开展数控机床性研究的机构,于20世纪80年代前后开始对数控机床性的概念及其表征方法、数控机床零部件的疲劳强度性进行探讨。随着数控机床在国内的发展,我国一批专家学者在数控机床性建模和评估、故障分析、性设计和试验、可用性以及维修性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

传真:0317-8332756 24小时咨询热线:18833796956(杨经理) 售后服务:13473712513(黄工) 网址:www.hbyc982.com 邮箱:yuchuangzg@163.com 地址:泊头市交河镇八里庄开发区
版权所有 Copyright(C)2015-2016 河北禹创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备案号:冀ICP备19013614号-1